用好比较优势 常熟矢志走在县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前列

  进入6月,常熟服装城的女装主播隋心忙得不可开交,每天5个小时的直播中,带货近百款女装。在隋心这样的直播达人带动下,常熟服装城2022年线上销售超千亿元,闯出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

  从上世纪80年代的“马路市场”到新世纪的专业批发商业市场,再到如今的直播电商高地,常熟服装城的转型升级之路,是常熟撤县设市40年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

  40年风雨兼程,40年壮阔行进。从“碧溪之路”开启“农转工”先河,到借势浦东开发开放推动“内转外”,再到推动工业经济向开发区“散转聚”、提升产业层次“量转质”,过去40年,常熟以改革为根、以创新为魂,不断的提高县域发展内涵,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科学技术进步示范市、国际湿地城市等44个国家级及以上荣誉。2022年,常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3.97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31.08亿元,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21元。

  回望40年不凡历程,这座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始终与时代洪流同行。站上新的历史方位,向着下一个光辉40年进发,一连串思考也随之而来:新时代新征程,靠什么闯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子?靠什么继续走在县域发展前列?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说,常熟将立足自身实际和比较优势,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力以赴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在新征程中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6月1日,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中国(苏州)声学产业博览会在常熟举行,发布苏州·中国声谷战略发展规划,集中揭牌多个科创载体,并签约总投资超200亿元的49个声学产创项目。

  纵观常熟发展历史显而易见,厚植实体经济根基是一以贯之的战略。40年间,常熟产业版图中镌刻下“服装城”“汽车城”等鲜明印记。如今,这方产业热土又联合南京大学、中国声学学会等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苏州·中国声谷”,全力培育声学产业创新集群,与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共同构筑起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前沿阵地。

  来到常熟市城建档案馆,一张1980年常熟县域地形图显示,那时候的常熟公路总里程为251公里,且绝大部分为泥路。撤县设市40年来,常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猛推进,多维立体的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至今,常熟建成5条高架快速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0公里,领跑全国县级市。

  交通先行,常熟城市格局从昔日的“十里青山半入城”向“滨江风光看不尽”延展。眼下,常熟正从谋篇布局“大写意”转入精描细绘“工笔画”。今年4月,全省首个联合自主更新改造项目在支塘镇落地,6家企业组成联合体,把一块破旧厂区改造成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载体。为突破发展瓶颈,常熟创新实施“零地增长”、老旧工业区更新、“一图一表”等机制,盘活了4万亩存量建设用地,为未来发展腾出了空间。

  城市要更新,乡村要振兴。走进常福街道小义村归城区域,满目皆是江南水乡美景,唤醒人们心中的乡愁。常熟在2019年实施“千村美居”工程,把农房翻建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等统筹起来,到2022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41.5亿元,实施建设各级各类美丽乡村3772个,占保留村庄的80%,预计到2025年实现保留村庄“千村美居”全覆盖。

  城市格局在变,百姓生活在变,但融山、水、城为一体的常熟生态底色始终未变。从尚湖“退田还湖”到虞山恢复“满山碧绿”,再到铁黄沙由“物流岛”改建“生态岛”,这40年间,常熟在优渥的生态基底上,年复一年地精雕细琢,实施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保护示范工程,让城市生态魅力不断彰显。

  漫步昆承湖畔,波光粼粼,鹭鸟纷飞。当初在昆承湖生态治理时,湖边拓展出大约10平方公里的空间,常熟并没有急于开发,而是坚持精心保护,“留白”了10年之久,如今终于等来了发展良机。今年1月29日,作为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中新昆承湖园区在此开工建设,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示范地、创新创业的聚集地。

  行走常熟,处处激荡“共同开启下一个40年”的豪情;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常熟正在缓缓铺开新的时代卷轴。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秦猛说,常熟将紧握时代赋予的接力棒,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熟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