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太阳最火红的时候,棉农要干什么呢?”河南省太康县的棉农杨永总是这样问尚不太懂事的孩子。这位20多岁就担任太康县一家国营轧花厂业务厂长的“老棉花”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他虽然现在主要是做、期权投资业务,但小时候在家里种植、采摘、收购、加工棉花等点点滴滴的故事已经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种植棉花是从火热的夏季到白云朵朵的秋季,在经历开花、结桃、棉絮绽放的过程中,棉花将太阳的丝丝温暖悄悄藏了起来,待那洁白的籽棉压轧成皮棉,皮棉再通过加工变成细细的棉线,棉线又经过织布机变成厚厚的棉布,勤劳的母亲会用棉布或皮棉缝制棉衣。在冬季,身着棉衣的我们感受到太阳的温暖,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杨永回忆说。
他认为,昔日棉农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夏季晌午太阳最强烈的时候打花杈、喷洒农药,棉农就是那辛苦传递太阳温暖的人。如今,时代进步,尤其是有了棉花期货、期权等与市场平台的助力后,我国棉花特别是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兴旺,棉花产业现代化的时代到来,棉花市场拥有了更多传递“太阳温暖”的人。
多年来,记者在进行新疆棉花市场调查与研究时发现,涉及棉花育种、加工生产等科技的进步与应用、新的管理模式与金融工具的使用等,已把更多棉农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如今,棉农只要一个电话就有专业合作社来帮着铺地膜;籽棉采摘更是有了大型“产蛋机”;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在期货市场实现棉花销售;更有棉花期权等工具保证棉农的收入稳定,规避棉花价格波动风险。
中纺集团商情研发部总经理助理黄兆龙和记者说,当前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整个产业重心向新疆转移,新疆已成为中国优质棉主产区,其棉花产量常年稳定在520万吨左右,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八成以上,同时我国棉花下游产业布局也出现了重大调整,其中大中型纺织企业纷纷入驻新疆,当前疆内的纱锭产能已达2000万锭。这些利好都预示着棉花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杨永说,重要的是棉花期货、期权自上市以来,在帮助棉花产业企业平抑价格风险、提前锁定经营利润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另外,随着近年来棉花产业格局的变迁,基差贸易逐渐流行,慢慢的变多的棉花产业企业意识到期货、期权市场的重要性,棉农卖籽棉时也会参考期货价格,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一件大好事。
棉花期货自2004年6月1日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规模逐步扩大,功能有效发挥,在服务新疆和棉花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棉花期货独特的运行特征表现越来越明显。一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棉花期货日均成交量仍达到了44.58万手,同比增加70.05%,同时日均持仓量为55.13万手,同比增加29.19%。二是价格发现精准有效。棉花期现价格高度相关,近年来,价格相关性从始至终保持在0.9以上水平,充足表现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三是棉花仓单注册量大且金融属性强。目前,棉花期现货融合不断得到深化,产业企业热情参加期货。
据统计,棉花期货上市以来,交割一直较为顺畅,累计生成仓单385万吨,完成交割156.4万吨,为产业链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仅2019/2020年度就累计注册仓单33980张,折合142.7万吨棉花,约占我国棉花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如今,棉花仓单融资已成为解决棉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方法。这为涉棉企业深度融入期货市场打下了扎实基础,当前棉花期货的法人客户数已超过3000家,持仓比例常年维持在50%以上。
黄兆龙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棉花期货、期权自上市以来充分的发挥了规避价格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一方面,帮助国内涉棉公司实现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满足了棉农、轧花厂和贸易商的套期保值需求,提高了市场化管理价格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为投资机构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标的,为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组合。
记者了解到,通过17年的培育,棉花期货为我国棉花特别是疆棉产业崛起做出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起了棉花市场质量与价格的标杆。自2014年我国相关机构在棉花市场实施目标价格改革以来,棉花期货高效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在市场供需失衡及产业政策发生明显的变化时,能够精准快速做出一定的反应,为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科学研判市场形势提供有力依据,成为现货贸易定价的基础。目前,在新疆主产区,单纯的棉花现货价格已经消失,模式取代传统的“一口价”交易模式,成为棉花贸易市场主流。与此同时,棉花期货价格作为反映棉花产业供需形势的“晴雨表”,为国家相关部委提供有效参考。
二是促进现货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在新疆地区,大型涉棉企业通常依托自身资金实力、现货资源、管理团队等优势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将期货业务嵌入公司和集团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而对于中小型棉花产业企业来说,它们也有利用棉花期货的成熟运作模式,即通过仓单质押融资方式获得籽棉收购资金,并委托大型贸易商和风险管理公司做套期保值锁定利润,规避风险,再以基差贸易、含权交易等多种依托棉花期货、期权衍生的贸易模式销售棉花。
三是帮助棉花产业企业拓宽融资途径。近年来,在郑商所的积极协调与推动下,慢慢的变多的金融机构进驻了棉花期货、期权场内场外平台,通过仓单质押融资、场外综合平台仓单交易、仓单回购等业务,为产业公司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盘活了仓单资源,缓解了产业企业金钱上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型银行也开始尝试进行创新服务。
四是特殊时期“雪中送炭”。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叠加国际石油价格大跌等突发因素,全球长期资金市场激烈动荡,棉花等商品的价值出现大幅波动。而在2021年春节后,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影响,棉花下游产业开工和消费难以快速回暖,棉花价格仍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在此情况下,较多的棉花产业企业通过运用期货、期权工具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棉花期货长期发展形成的市场容量和市场韧性在特殊时期为企业广泛参与提供了平台,为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棉花产业大发展及产业企业做好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倍增,但郑商所多年来支持期货、期权服务新疆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给新疆棉农增收、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福音。
“依托于良好的市场基础,郑商所以棉花期货、期权服务产业为高水平发展的目标,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例如,顺应新疆成为棉花主产区的行业趋势,在2017年9月启用3家新疆棉花交割库,取消新疆棉升水200元/吨的规定,正式调整新疆为棉花期货基准价区,不仅突出了新疆棉花价格标杆作用,还降低了交割成本,提高了交割效率。”郑商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基准地的调整还进一步理顺了期现对接点,为产业企业利用期货、期权工具与市场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冠农集团果断抓住这一机遇,以冠农汇锦物流园为载体申报棉花期货交割仓库。2019年10月,冠农汇锦物流园获批棉花期货交割仓库资质。自此以后,冠农集团以棉花期货交割库——冠农汇锦物流园为基础,全力发展棉花业务,当前已形成集棉花加工、贸易及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拉动棉花产业、带动棉农增收的效果日益凸显。2021年春节后,天山脚下的冠农汇锦物流园又忙碌了起来,其已成为撬动南疆棉花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支点与节点,正在拉动当地棉花产业驶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轨道。
“中纺棉通过对棉花期货、期权工具的运用,通过开展基差与含权贸易等业务,可以让轧花厂等卖出更高价格,同时又能以更低价格卖给纺织企业。”黄兆龙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作为郑商所与产业公司发展的纽带,中纺棉将发挥自身在主产销区的布局优势和期现融合的成功实践经验,积极努力配合郑商所深入开展培训、调研及宣传推广,做好市场培育和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