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异性纤维对纺织企业的危害

  “三丝”是棉花界人士对混入棉花中异性纤维的俗称。异性纤维包括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和塑料绳等非棉性纤维。

  异性纤维给纺织企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其表现首先是降低了生产效率。异性纤维混入棉花中,容易被打成无数纤维小疵点,不但在纺织工艺流程中难以清除,而且会在除杂工序中被拉断或分梳成更短、更细的纤维,形成大量纤维状细小疵点。纺纱时,这些疵点极易造成细纱断头,降低工作效率。织布时,影响布面质量。染色时,纤维和布料染色不匀,影响外观。其次,加大经营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不少的纺织企业为清除异性纤维设立专门的“挑拣三丝”工序,一个1万锭的棉纺厂,每年需要60~80人挑拣“三丝”,一个中型棉纺企业,每天要用300~400人挑拣“三丝”,每年付出的工资高达200多万元。工资付出这么多,一人一年却挑不出1公斤“三丝”,因此可以说挑拣出的“三丝”比黄金还贵,企业付出代价太高。第三,降低产品质量。“三丝”清除不净,影响棉纱和布的质量,导致纤维和布料染色不均,进而影响我国棉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

  据悉,当前我国很多棉纺织企业在国内加价求购无“三丝”棉花,每吨加价500元,都无法买到,只好转到国际市场收购。“三丝”已成为长期困扰我国棉纺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是减弱我国棉花、棉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力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那么究竟该如何根除异性纤维?建立完善的市场制约机制特别的重要。“异性纤维”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人的因素导致各种纤维的掺入,则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本原因。“三丝”大多数来源于棉花采摘、交售和加工环节。现在棉农采摘棉花,大多采用塑料编织袋,不戴帽子,致使塑料纤维和头发丝混入棉花。棉农在晒棉花时,一些鸡鸭等家禽的毛也会混入棉花。另外,棉农习惯用塑料编织袋储运棉花。多数棉花企业把关不严,收购、加工棉花时没有严格检查,“三丝”混入了皮棉。棉农使用塑料编织袋采摘棉花,是造成我国“三丝”问题严重的源头。加强棉农质量意识,采摘棉花使用棉包,戴棉帽,是根治异性纤维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根除“异纤”,必须针对国家目前即将实行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检测验证的方法及国家标准进行的重大改革。根据2002年国家计委(现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避免在棉花采摘、交售、工艺流程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暂行规定》,要求棉农采摘、晾晒、交售棉花时用布袋,穿布衣,戴布帽,禁止使用非棉或有色口袋与扎绳,从根本上解决棉花中存在的包括“异纤”在内的质量上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棉花收购、加工公司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认定,严把市场准入关,进一步推进棉花流通市场化的改革,加强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棉纺企业采购棉花时,须按《棉花标准》向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申请检验“异纤”的含量,根据检验结果对棉花加价或降价收购,严重时可以拒收、索赔甚至退货。棉农、棉花企业和棉纺行业应该齐心合力,层层设防,杜绝“异纤”,提高棉纺织品的竞争力。

  其次,建立诚信为本的道德机制。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既有机会,也有挑战。机会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缩小我国棉花生产与其他棉花生产大国的差距。挑战是由于我国棉花异性纤维含量高,种植规模小,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优质高产品种少等原因,国外棉花进口将增加,将冲击我国棉花生产。在此阶段,诚信更显重要。棉花中掺入的异性纤维,除客观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诚信已成为扩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由诚信带来的利益和由不诚信而导致的损害,将因经济全球化而成倍放大。有了法规,有了诚信,加之高科技的发展,“异纤”对纺织企业的危害将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