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印染行业从业者齐聚晋江为了……

详细介绍

  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日前,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以“绿色联动 聚力共赢”为主题,吸引全国印染行业从业者齐聚晋江,展开讨论。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印染行业正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关键期,全产业链应协同共赢,借助数字化,朝绿色高端发展。

  印染行业是纺织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的关键行业,在纺织工业产业链中发挥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是纺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传统印染工艺用水耗能比较大,行业在节能节水、绿色减排等环保领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纺织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核心所在。

  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推动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纺织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根据《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2021年,在统计的42个工业行业中,纺织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居第一位、第四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印染是纺织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核心所在,随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慢慢的变少,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更趋严格,污染物排放要求进一步提升,印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李陵申建议,积极建立清洁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助力纺织全产业链低碳循环发展。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的原则,强化产品绿色设计,持续提升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以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强化源头防控和工艺改进,推动水、气、固体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园区,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推动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践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定位,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全过程,建设绿色低碳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处长纵瑞龙表示,近年来,我国印染行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能耗水耗不断降低,绿色化智能化设备得到普及应用,行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深入。印染在纺织产业链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绿色化、低碳化成为印染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印染行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是高水平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民生产业”的必然要求。

  他认为,目前我国印染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进一步加快绿色改造。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双碳”工作,这既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形成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二是全方面推进污染防治,不仅要强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管控要求,还要减少污染排放,支持企业清洁生产改造;三是大力倡导纺织品服装的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倒逼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要广泛开展绿色衣着消费宣传,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不是抓住某个环节或者少数企业就能实现的,应该全面深入推动污染防治。”纵瑞龙提出,行业的转型,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纵瑞龙建议,要强化源头减量,严格落实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限制使用管控要求,减少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物的使用;要减少污染排放,支持企业组织清洁生产改造,推广减污工艺和设备,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设备,加大少水无水印染技术装备研发推广;要加大末端治理,推广先进适用环保治理装备,提升废水治理水平。

  纵瑞龙大力倡导纺织品服装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印染行业要加强消费趋势、技术装备、标准规则等系统研究,广泛开展绿色衣着消费宣传,推广应用绿色纤维、高效率节约能源印染、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衣着制品,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互太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体系管理办公室主任马建华认为,印染企业未来发展要做好碳核查及碳排放管理。

  “2021年,我国将电力企业正式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中。今年,广东省即将纺织行业纳入广东省碳市场中来,这应引起印染企业的关注。”马建华说,不仅如此,如安踏等诸多服装品牌还在减碳、节水、再次生产的能源占比等方面设有目标,并加入了“科学碳目标倡议”。“目前,纺织服装行业已经有142个品牌承诺实施科学碳目标,这一些品牌会逐渐对我们做强制性要求,逐渐淘汰一些不能满足它们要求的供应商。”

  马建华认为,印染企业要抱着一个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来面对当前的减排形势。如开展碳盘查、核算,摸清自己的家底;积极运用一些先进的节能装备和技术;依据自己真实的情况,开展一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使用相对清洁能源;购买绿电;管理节能、技术节能;改进工艺,过程减排等。

  “纺织印染行业是我们国家发展最早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但也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水耗行业。”马建华说,尤其是传统棉型织物的前处理过程,水和蒸汽用量大,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未来将难以满足双碳战略的发展要求。“开展少水低碳技术攻关,加快适用研发技术和推广应用,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是纺织印染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

  臭氧在纺织工业上应用广泛,但臭氧存在不稳定性不易储存,且浓度高时具有危害性。对此,马建华介绍了该公司的臭氧前处理研究与应用,对比了解决有关问题后,臭氧处理与传统工艺化学品用量及能耗的差别。“按生产产品幅宽2.8m、克重120/㎡、车速60m/min、每天工作20h、每年工作300天核算,与传统工艺相比,使用臭氧处理工艺,每年可生产前处理半成品2160万米,节省成本221.97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19吨。”

  石狮市瑞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继平认为,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除了在设备上下功夫外,还可以从工艺上入手。

  “紧跟时代和需求,通过守成式创新,缩减成本。”夏继平说,企业要用试错成本来减少犯错成本。

  夏继平对其公司的涤棉织物减碳短工艺——涤棉分散活性一浴染色短工艺进行介绍,与常规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缩短染色用时、降低废水排放量、节约能源和成本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艺能够大大减少染色时间约26%,设备利用率及生产率可提高30%以上;同时,能够大大减少耗水量约44%,节约电、汽的消耗约25%~30%,污水排放减少约44%,染色成本降低20%~30%。”

  印染业上承织造业,下接服装业,是提升纺织品产品附加值最为直观的工序,也是纺织产业链的中枢环节。谈及行业发展,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仁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整个产业仍是巨大的、大有可为的,你们可以坚定信心。但根据纺织印染行业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制造的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行业将以工艺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慧化等,全方面推进数字化制造升级。

  顾仁说,就在不久前,他们公司参加了ITMA 2023欧洲纺织制衣机械技术展,整场展会让他很是振奋。ITMA 2023的主题是“纺织世界的转型”,更强调产业转型。参展商在展会上推出的创新方案也纷纷体现了数字化、自动化,以及可持续性和循环利用性两大特征。

  无疑,印染业正在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这也对上游的印染设备制造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展会,宏大智慧科技聚焦纺织印染后整理智能化管理系统,推出了多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纺织印染智能测控产品,受到了众多国际客商的青睐和惊叹。”顾仁介绍,其中,他们推出的INSHK定型机“无人驾驶”系统,基于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可实现定型工艺自主决策、自主优化,工艺大数据存储,返单工艺直接调用,多参数协同优化控制,以及新品种数字化仿真打样,能够大幅度提高用户的一次成功率。

  “定型机和染色机是印染厂的主要设备,要做到印染环节的智能化,首先得要实现‘工艺数字化’。搭载了INSHK智慧系统的定型机,不但可以对定型过程进行智能化执行和全面监控,还为企业建立了定型工艺数据库。”顾仁介绍,此外,他们的定型机还配置了HV-GM200智能在线克重仪。这一属于世界原创的克重系统检测,能解决目前人工刻盘称重带来的问题,可对连续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织物克重进行在线检测和控制;同时,对织物门幅进行自动测量和显示,对提高定型工艺效果及产品质量,实现工艺重现性具有很大的帮助,可减少做单风险,降低成品消耗,从而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我们要在整个印染产业链里面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数字技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来提升我们的行业可持续发展。”顾仁说。

  和顾仁抱有同样观点的,还有三技精密技术(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吴斌。他认为,数字化助推生产的基本工艺形成标准化,不仅让企业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标,更帮企业重构了生产方式。“工厂朝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变,能轻松实现成本管控更精准、进度协同更透明、产品的质量更稳定。”吴斌说,一家染厂“痛在哪、伤在哪”,不需要厂长、主管等去发现解决,而是要通过智能化设备自动报警,和控制成本能耗等。

  吴斌介绍,过去十余年,三技精密逐步扩大业务版图,从只生产制造染色机到打造染整设备生产线,再到搭建数字化平台和智能车间,提供染厂智能化解决方案,从点到线到面,以多维度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参与到多元化的竞争中。其中,三技精密在行业首创研发数字化染厂与云服务平台,串联起“信息孤岛”,能够让下游客户实现全流程信息的互联互通,缩短交付周期,减少生产耗能。

  此外,吴斌还介绍了智能染厂模型。从下至上共分为五层,即传感器层、控制层、数据监控层、制造执行层、企业管理层、智能决策层。其中,传感器层是对系统内外部信号进行采集,如染厂现场温度、流量等;控制层是对机器来控制;数据监控层是对现场设备数据来进行采集与监控;制造执行层是使用包括MES、EMS、WMS、TMP、APS等,对排产、工艺、维护、能源、产量、仓储等来管理;企业管理层可利用ERP、CRM、PLM、SCM、OA等,进行订单、库存、客户、物流、人员、成本等管理;智能决策层则是借助大数据和AI,帮助染厂做出业务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