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阻止以色列与中国合作这不是PUA是什么!

详细介绍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近期带领民主、共和两党议员团访问以色列,试图向世人展示美以同盟关系亲密无间、牢不可破。

  麦卡锡在以色列议会发表20多分钟的演讲,慷慨激昂,从圣经典故、犹太古代史到现代以色列国成立75周年,全方位无死角点赞以色列。

  麦卡锡鼓吹美式“民主”“自由”理念与现代以色列国价值观有诸多相通之处,不遗余力“大秀恩爱”。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由于近年来中国与以色列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这位美国政客“醋意大发”,在演讲中渲染所谓“中国威胁”,甚至诋毁中国为“贼”。

  笔者学过希伯来语,在以色列工作过。在我看来,美国近年来对以色列的“爱”愈发病态。那是一种强烈的、炽热的、出自灵魂深处的占有欲,是“只准你爱我、不准你爱他”的强盗模式。美国对以色列不是纯洁的友谊,更像是两性关系中的PUA(pick-up art)。

  麦卡锡在以色列议会演讲时,极右翼政党领导人、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就坐在下面。

  2022年10底,美国中期选举前夕,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赴美访问。在与美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谈时,赫尔佐格被明确告知,“美国不希望同某位‘特定以色列官员’合作”。本-格维尔很显然就是这位被美高官针对的“特定官员”。

  半年后,以色列政府因推动司法改革陷入严重政治危机,左翼者走上街头抗议,右翼者也逐渐入场,以色列陷入“攻占国会山”范式的美式撕裂。

  本-格维尔抓住这个对美国报仇雪恨的机会,严肃发声:“以色列是一个独立国家,不是美国星条旗上的一颗星。”本-格维尔这一警告,并非单纯因美国曾针对其个人而心生芥蒂,他可能听到一些绝非空穴来风的消息。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现任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之子亚伊尔·内塔尼亚胡在“推特”上转发了几条指控美国官方资助的推文。这一系列推文言之凿凿地指出,美国的目的是推翻内塔尼亚胡政府。

  在美国人看来,内塔尼亚胡的司法改革是要削弱最高法院职权,扩大议会和政府权力,这是“不民主的”。

  无独有偶,2013年,斯诺登爆出美国监听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及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十年后的2023年,五角大楼“泄露门”事件揭露韩国、以色列、乌克兰等美国盟友都遭监听。

  风靡全球的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一季中有这样一个桥段:智商接近190的谢尔顿·库珀博士科研生涯受挫,决定转行,解决巴以和平问题。

  作为顶级科学家,谢尔顿博士在地图上丈量出一片黄金三角地,与犹太人的“应许之地”同样大小。

  “非常令人振奋,(我这次研究的东西)是非比寻常的,”谢尔顿博士沾沾自喜,“考虑到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前景已非常渺茫,我决定……运用我的社交能力,去赢得诺贝尔和平奖。”

  谢尔顿的巴以问题解决方案,是将被犹太人奉为圣地的耶路撒冷等地平移到墨西哥中部大沙漠。他觉得只要举行一个宴会、开个大party,犹太人就会呼之即来,这里就会成为新的“应许之地”。

  许多美国人没有意识到巴以问题的复杂性,没理清背后宗教、历史、现实冲突的尖锐与深刻,总想一厢情愿、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错综复杂的世纪难题。

  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曾在华盛顿进行和平谈判,但谈判陷入僵局,着急的阿拉法特希望在华盛顿这个公开渠道外再找一个秘密渠道谈,于是才有了后来在奥斯陆谈成的阶段性协议。

  2000年7月,在美国总统休假地戴维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准备创造历史,完全解决巴以问题,为他8年的白宫生涯划上圆满句号。然而,这次谈判以失败告终。

  克林顿的继任者小布什2002年提出所谓“中东和平路线图”,最后被证明这是个一地鸡毛的烂尾工程。

  美国政客多次介入巴以问题,最终都无功而返,不管是共和党人还是人,他们嘴上都是“爱以色列”,他们发誓给以色列和平,然而他们的行动和结果总是与和平进程背道而驰,口惠而实不至。

  2015年10月,内塔尼亚胡因“沉默的一分钟”登上热搜。他当时在联合国大会发言,突然沉默,紧盯台下各国代表,时长近一分钟,以此表达对美国及其主导的伊核问题协议的不满。

  视频网站上,有网民给内塔尼亚胡保持沉默的画面配乐,用的是美国经典影片《毕业生》中的名曲《寂静之声》。

  内塔尼亚胡在联大发言当天,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萨曼莎·鲍尔就在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但他们都缺席了内塔尼亚胡的讲话。

  尽管奥巴马时期的美以关系降至历史冰点,但两国还是硬撑着保持体面。奥巴马称为两国“坚固关系和牢不可破的安全承诺感到骄傲”,内塔尼亚胡也称美以之间的分歧是“家庭内部矛盾”。

  2017年5月,特朗普出访以色列,笔者当时恰好在以色列工作,见证了西耶路撒冷全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盛况,街头布满“特朗普让以色列再次伟大”等标语。

  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是美国犹太人,女儿伊万卡据说和丈夫一样,是虔诚的犹太教信徒。

  美以长期以来的特殊盟友关系有很多原因,美国犹太人的影响力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美国有约570万犹太人,犹太人集团对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在《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一书中提到,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政治家的影响很大,该游说集团本质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成员既有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在美国,讨论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极其困难,至少在美国主流媒体上是这样,这样的讨论会被贴上“反犹”标签。

  这本书写于十几年前,现如今,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几年前在美国大学里很少能听到批评以色列的声音,近年来这种声音慢慢的变多,一些新生代犹太裔也时常表达对以色列的厌恶;在美国政界,特别是在内部,对以色列的批判越来越多。

  2022年,以色列驻美国大使迈克尔·赫尔佐格在哈佛大学参加活动,遭遇强烈:学生们拿着反以色列的标语,高喊反以色列口号,一些学生则在赫尔佐格开始演讲时起身离场,以示抗议。

  有消息说,美国驻以色列大使汤姆·奈德斯的处境也比较尴尬。因为工作不好干,他已经主动请辞。

  美国只想控制、利用以色列,将以色列当作其在中东的马前卒。美国对以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美国自身利益。

  “我首先是美国人,其次才是犹太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是说。大部分美国精英犹太人极力维护美式“政治正确”,因为以色列对美国有利用价值,所以该支持的时候得支持,其他时候就呵呵。

  麦卡锡在耶路撒冷称赞美国国会2021年成立专项工作组,确保美以军事技术研发合作顺利进行。

  现代以色列国成立75年,美国一直把以色列当作其在中东的“战略桥头堡”,给予以方军事援助及合作,以它为支点对抗伊朗、叙利亚等国,在中东“拉一派、打一派”,把中东搞乱。

  美国还把以色列当作其“民主”的展板。“9·11”事件后,美国推出“大中东民主计划”,但其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的民主政权改造皆“烂尾”,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美国要好好利用以色列这块中东“民主”的展板。

  1981年,美国对以色列的经济援助占以色列经济总量的10%;2020年,美国对以经济援助只占其经济总量1%。以色列全力发展旅游业、创新产业,近几十年的经济稳步的增长让以色列逐渐有资本摆脱美国而自食其力,这让美国头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创业国度”之称的以色列,近年来不断“向东看”,寻找美国之外的高科技产品买家,这让美国警惕,勒紧控制以色列的缰绳。

  今年3月以来,中东“大和解”势不可挡,中东大佬们都带着叙利亚、伊朗玩了,以色列对美国还剩多少利用价值?

  美国一直认定以色列是中东少有的“民主”国家,对以色列或爱慕或呵护的美利坚合众国,本质上只是对美式“民主”有执念。一些盟友不过是精心装扮在“民主”外衣下的“洋娃娃”,山姆大叔不会顾及西式民主“锦衣”是否真正对自己最合适的“洋娃娃”,更不会在意美式民主可能带来的撕裂与混乱。

  回到麦卡锡在以色列议会的演讲,有一个细节需要我们来关注:当麦卡锡称赞《圣经》中摩西的子孙伟大而坚韧时,当他直言现代以色列国成立75年创造诸多奇迹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然而,当他散布“”,暗指中国可能偷以色列技术时,台下哑口无言。

  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创新合作,是真诚的、互惠的。许多以色列高科技从业人员近年来反复强调,中国有广阔市场,以色列有先进的技术,两者是天作之合。以色列人大多认可同中国的友谊,也认可中以之间的创新合作。

  笔者听到一些活跃在“中以创新圈”的人士慨叹,因为美国掣肘与打压,太多高精尖以色列技术没办法引入中国。

  麦卡锡对中国的无端诋毁是无稽之谈。中国创投圈不缺资金,向来是要正大光明买以色列的技术,以色列方面则心甘情愿想把技术卖给中国。“偷”这个字眼,引申至其同义字“窃”,没人比又偷石油又搞窃听的美国更适合。

  美国可能是想当以色列唯一的“甜心爹地”(sugardaddy),不准其他几个国家接近以色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