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邹平媒体行|智能印染科技赋能一根纱线牵动整个产业矩阵!

详细介绍

  纺织服装产业是百姓“衣食住行”之首。今年3月,山东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列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这一产业又迎来高水平发展的新契机。

  在全国棉纺织行业营业收入百强中,魏桥纺织等23家山东企业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可以说,邹平的一根纱线,牵动着山东乃至全国纺织产业矩阵。

  山东魏桥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依托集团公司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的优势,主要以生产棉、涤棉、麻、麻棉、竹纤维、天丝、莫代尔等品种的染色、漂白、印花等中高档家纺面料,从纱线、织布、印染全过程无一外包,全部自己生产,自己管理,自行控制,并严格遵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在产业转移、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下,纺织服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压力增加,摆在纺织企业面前的,是“质”变,找到向新、向强发展的驱动力。

  当前,欧美等国家宽幅家纺印染面料十分流行,高支高密纯棉、涤棉大提花和小提花等特种整理产品,如阻燃装饰布、卫生整理布、高档床上用布等,国外需求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国内市场,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大量住宅和宾馆酒店的兴建,尤其是受到“轻装修、重装饰”观念的影响,使得家纺产品中重要的高档印染面料需求量飞速增加。因此,开发生产高档印花面料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换挡、产能升级,积极做出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推进低碳生产,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

  魏桥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决定淘汰部分落后设备,增加部分智能高效设备,提升公司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环保绿色发展水平,配合集团打造绿色智能化纺织生产基地。

  今年8月,魏桥特宽幅绿色智能印染项目首条生产线实现贯通试生产。该项目说企业培育产业智能矩阵,打造集“智能纺织、智能染整、智能服装、智能家纺”于一体全产业链智能工厂的重要一环。

  记者了解到,魏桥特宽幅印染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印染工厂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25000万元,其中,设备及技术投资20000万元,基建4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高档印染面料8000万米、高档印花面料3000万米生产规模。该公司充分的利用纺织品市场回升等有利发展机遇,在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的同时,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

  项目采用高压静电除尘、光氧催化除尘、扩容蒸发器等设备处理、净化排放物,与传统处理设备相比更高效、安全。数码打印机无需出菲林制版,全彩一次成像,定位精确,废品率为零。为了可以实现对生产的在线检测,控制要求所有机台使用的流量计、计数表及称量设备都应有数字接口,所有的控制阀也应能够信号传输。对所有设备和生产的全部过程进行数据在线采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的基本工艺、生产的全部过程、生产订单、生产质量、生产消耗、成本及生产设备的在线检测控制,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指导生产,引导决策,打通生产上所有的环节的数据共享,真正的完成平台操作,无纸化生产办公,实现科技赋能。(李元春 王钰)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作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依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正加速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为更大规模的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和移动终端射频滤波器芯片的发展奠定了核心材料基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无法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能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