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纺织新材料!超越衣食住行的“黑科技”进入全新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领域!

  目前,各省2024年的高考成绩将陆续揭榜,紧张重要的高考志愿填报也将马上开展,欢迎莘莘学子投身先进的纺织行业。

  如果你的朋友知道你报考了纺织相关专业,他们可能会说:哎,那你以后给我织件毛衣呗。

  实际上,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中的衣、食、住、行都与纺织类专业相关,目前纺织在世界上已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领域:大到江河截流、太空探险,小到缝纫线、人造血管,纺织材料和纺织品无处不在。

  在部分人眼里,纺织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然而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纺织业的表现在整个中国工业中依然名列前茅,这反映出纺织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产业竞争活力的行业。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在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对于“穿”有着极大的需求。服装的功能现如今不再是简单的蔽体,更有对美感、舒适及功能性的追求。

  从无需电源即可发光的纤维,到闻名遐迩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从鹊桥卫星上那把闪耀的“金色大伞”,到被誉为“大国重器”的深海特种绳缆……这些创新成果无不展现出纺织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无限可能。

  “纺织产业链从纤维材料、纺织工程,再到染色和整理,贯穿至服装设计。如今,跟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专业不但可以应用于纺织,还能够适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可以这么说,纤维材料是可以上天、入地、入海的,比如建筑里的增强材料,甚至是吃的膳食纤维、牛奶纤维。“行”的话像我们飞机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铁、汽车轻量化都要使用到的纤维材料。

  所以如果你问纺织材料类这样的一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我认为做的是基础的,是与我们衣食住行、老百姓生活、国家重大需求、经济发展、人民生命健康都紧密关联的专业。”

  《中国制造2025》将十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其中涉及到先进纺织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这四个方面。

  这也必将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纺织品进一步向功能化、时尚化、创新化发展,概念性纺织品、未来纺织品、智能纺织品必将大量涌现。未来纺织行业更加智能化。

  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首次发布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里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包揽世界前三,青岛大学列第四。

  东华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统领,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总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大批科研成果大范围的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神舟”“天宫”“北斗”“嫦娥”做出贡献。

  在纺织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中,东华大学着力发展“新型纤维材料”“先进纺织智能制造技术”“生态纺织染整技术”“服装科技与时尚设计”“纺织新材料”“纺织软物质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综合性、涵盖纺织全产业链的六大学科领域。

  2021年“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落户东华大学,学校充分的发挥“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前沿科学基地,集聚一批水平一流、梯度合理的创新团队,产出一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纺织原创成果,为解决国家纺织“卡脖子”问题开展一流研究,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和科研基地。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创办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纺织工程专业目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下,已在纺织智能装备、纺织图像技术、纺织产品CAD、功能纺织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纺织用酶制剂的开发、喷墨印花颜料墨水、超细涂料及染色技术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学院紧紧围绕行业的需要和发展,并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一批产生重大经济效益与具有非常明显社会影响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近百项。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是湖北省优势重点学科,2015年成为湖北省“现代纺织技术”优势特色学科群主干学科,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其支撑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学科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等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09)、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08,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9),以及一大批省部级重大科学技术奖项。近年来,连续突破了“嫦娥五号”及“嫦娥六号”月面国旗、“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着陆发动机柔性隔热组件、特殊双卫星特种连接绳索、特种海底捕获仿生网等“卡脖子”技术。

  国内的纺织院校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纺织人才。而这些人才中有不少在毕业后选择了去国外纺织院校深造,并在学有所成后继续回国任教或投身企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