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丨山水人文·乡镇篇 许堂乡

  许堂乡历史悠远长久,文化渊源深厚,境内有润河古桥、苏仰泉墓、迎水寺等重点文物。省道S202、S238、S252、S317穿境而过,距滁新高速出入口4公里,区位优越,有阜南北大门之称。

  润河古桥坐落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运河行政村,相传是明朝当地一官员捐资修建。润河桥建成后,此地成为明清时期古颍州通往大别山的必经之路。大桥南北一带自然形成了集市,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南方山区的茶叶、木材等产品北运,而北方的桑麻、油料南调,一时间,这里酒肆、茶馆、客栈林立,车队、马帮川流不息,所以这条道路当时也被称之为“麻油古道”。纵观润河桥的设计、建造,现在看来都具有构造合理、坚固耐用的科学特征,充足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润河古桥为大型多孔砖石结构拱形桥,南北横跨润河之上。全长约190米,高7米,宽3.5米,桥身镶嵌有4条石龙,龙首向西,龙尾穿过桥身,石龙口衔宝珠,双目炯炯,栩栩如生。此桥分主桥和引桥,主桥有5个桥孔,宽约4米,高约5米,引桥有3个规模略小的桥孔,但是南端的一段引桥至今仍深埋地下,未能发掘出来。据当地百姓介绍,建筑润河桥时,使用的是石灰粉加熬成的糯米汤作为粘合材料,非常坚固。

  润河桥桥孔设计为拱形,承重力大,有效缓解了桥面的压力,4个主桥墩由石磙和青砖砌成,迎水面都砌成三角形,极大减少了水的阻力,使桥墩不受冲击;两端引桥各预留三个桥孔,遇有大洪水时以便快速泄洪,确保整座大桥的安全。近200米的桥身上雕刻的4条石龙,使呈直线型、略显呆板的整座大桥顿时变得更灵动,富有生气。如果你在桥上走过,会发现主桥与引桥的连接处有一段向外突出、呈半圆形的桥面,这是专为行人避让人群拥挤或者有车马经过时而特意预留的,相当于现在公路上的安全带,如此科学、合理的设计令人叫绝。

  润河古桥还有一段红色的故事,它曾为解放战争做出过特殊贡献。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有一支部队曾经从这里经过。当刘邓大军经过润河桥时,老百姓扭秧歌、放鞭炮夹道欢迎的到来,刘邓大军过完后,为防止敌人追击,炸毁了两孔桥。后来当地居民在河底找来青石板,架在桥上,简便通行。

  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当地政府对润河桥进行了修缮。1998年,润河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文物部门在桥南端立有保护石碑,明确了保护范围。近几年上级拨出专款,对润河桥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一桥飞架,沟壑变通途。古老的润河桥现在依旧服务于两岸人民。

  历史如烟,岁月如歌。润河古桥历经了封建王朝的覆灭,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它以独特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成为阜南县灿烂的文化遗产。

  在距离润河桥不远的S252省道东侧,有一处墓地名为“苏家大坟”(苏仰泉墓)。这里地处小润河南岸,1987年同润河古桥一起被列入“阜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委会的另外一块石碑就是苏仰泉的墓志铭,为明代遗物。

  苏仰泉(1543—1582年),字伯齐,祖籍河北邢台,是颍川卫第八代指挥佥事苏昇的嫡孙。他自幼聪慧,胸怀大志,7岁开始接受文武教育,16岁从军,29岁时袭父职任镇抚佥事。据《苏氏家传》记载,苏仰泉经常带领2000多名士兵到淮河岸边训练,保护颍州至淮河两岸地方百姓的平安。1565年3月,苏仰泉为了赈济灾民,把自家稻谷全部捐献出来,同时动员许多大户人家献粮,救活了成千上万的灾民。

  经过400多年风雨侵蚀,苏仰泉墓志铭上的字迹如今已很难辨认。只有‘公讳斯民,字伯齐,号仰泉’这几个字依稀可见。经过辨认,墓志铭由时任“礼部精膳司郎中”颍州人宁中立撰文,“四川按察司副使”颍州人李学礼篆额,“南京兵部武库司主事”颍州人张鹤鸣书丹。

  明朝灭亡后,世袭官职不复存在,苏仰泉的族人聚居在今阜南县许堂乡苏棚、苏庄一带。据66岁的苏氏后人苏付超介绍,解放前家族曾安排专人负责守墓,直到现在还约定时间到先祖墓前祭扫。

  迎水寺遗址位于许堂乡大桥村大桥集,紧邻润河的支流沿岸。遗址为平面近圆形的台墩,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迎水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通过发掘,共清理出遗迹112处,其中灰坑103个,房址8座,墓葬1座。遗址堆积的主要年代为龙山晚期、商代和西周时期。迎水寺遗址的西周遗存也保存较好,除了地层堆积外,遗迹类型主要为灰坑和墓葬。发掘西周墓葬1座,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单棺,随葬器物组合为鬲、罐、簋。从陶器判断其年代应当在西周中晚期。

  迎水寺遗址的发掘,揭示出龙山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多个时期的遗存,在时空框架方面基本完整体现了从龙山到西周时期的文化序列,这对于建立健全淮河流域及皖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为了更好地惠民利民,胡寨中心村积极增设体育设施,逐渐完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打造文化振兴新阵地。中心村的“盆景”效应也带动了胡寨村及其周围村庄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激发群众投入美丽乡村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村民幸福指数过程中激发了群众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热情,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促进景、村一体。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建筑风貌等特色融入乡村建设,使得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乡村风貌更进一步。

  阜南县许堂乡刘岗村民俗馆,其中包含:耕田工具展、纺织工具展、生活用品展、家用电器展

  许堂皮丝是许堂筵席中的经典菜品,原料皮丝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起源于明朝末年,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猪肉皮。新鲜的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透亮,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这道美食在清朝年间被列为贡品,同时在阜阳民间也广受欢迎。在许堂人的记忆中,尤其是结婚宴席上,先是几盘凉菜,荤素搭配,然后第一道热菜就是许堂皮丝,满满的一大盘,皮丝是主角,配角有芹菜、木耳、辣椒、大葱、肉丝、八角等。对于在外务工的许堂人,一碗皮丝代表了浓浓的家乡的味道。

  近年来,许堂乡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找准发展目标,充分的利用区位优势,产业不断协调发展,全乡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许堂乡围绕“农”字做文章,紧抓高效农业、特色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基础产业,促进蔬菜瓜果、强筋小麦、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推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量持续稳步增长,我乡赵棚村金丰农场获得“安徽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安徽省省级林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称号、邰庄村正宏家庭农场被评为“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等一系列喜人成就,实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近年来,许堂乡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则,积极调处各类信访矛盾,全乡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镇”“依法治乡先进单位”称号。